|
|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旅游景点 > 会理科甲巷、西成巷

会理科甲巷、西成巷

关键词:会理“两巷”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会理县旅游局
  • 电 话:
  • 网 址:
  • 感谢 xucp520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6944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会理的古城里有两条著名的小巷,一条为科甲巷,另一条是西成巷。

 


        科甲巷位于会理古城北大街的东侧,长156米,宽3.5米,巷内多为明清时期的古建筑。最早是因为一户姓龚的人家居住在此地,故而得名“龚家巷”。从明代开始,巷内居住的各大户人家每户均中有科举的子弟,如父子三代举人的吴道馨、吴仲伦、吴秋祀就出自这里。巷内大门多悬有“进士第”、“大夫第”等匾牌,因而名为“科甲巷”。后来小巷又几易其名,至1984年才恢复了“科甲巷”的旧名。科甲巷的居民很多从事石刻装裱、文房四宝等产业,巷内很多大宅院成为文物保护单位。它是中国历史上延续了1300多年科举制度的见证,是一个地方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生动缩影。
        巷内民居宅院建筑样式多样,有江南园林缩影,也有徽派民宅风格。有的房屋以会理特产的绿釉作为屋脊的吻兽,有的院内雕梁画栋,装饰有鎏金的窗花和绘就山水、人物、花鸟的纹饰。院内多为传统四合院天井式布局,门外设照壁,门内设屏门,层次清晰,错落有致。当年的书香门第是如今的寻常百姓,闲暇时莳花养草,舞文弄墨,散布着一种翰墨书香的气息。巷内青石铺路,卵石嵌边,一派古色古香,现在的科甲巷是会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点街区。


        大家看到的这条书写着“西成”二字的匾额后面就是西成巷,又名小巷,位于会理古城北关西侧,长360米,宽4米,元、明时期是会理的集市贸易区。清同治六年(1867)修建外城和东、西、北三关时,将其缩小,用青石铺路,形成街巷,故又名“小巷”。西成巷,因“东作西成”而得名,意思是春天耕作,秋天收成,意寓这里是一块象征收获和富裕的风水宝地。也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含义,与隔街相望的一条小巷原名东作,居民们世世代代东面迎日升,西边看日落,寒来暑往,周而复始。
    镶嵌在巷内墙壁上的这块红砂石碑就是当时清代官府约束居民行为规范所立的“禁止碑”,内容为“重廉耻而端风俗”。此“禁止碑”立于清光绪十一年(1886年),整个碑高1.6米,宽0.86米,碑首为三角形,碑文直行楷书14行,刻有“四个不准”的市政管理规约,被评价为“近代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实物佐证”。
        小巷内有居民百余户,临街铺面多为重檐悬山、硬山式顶穿斗木结构建筑,后面为四合院落或两房一照壁小院,小巷内还建有供奉大禹的禹王宫和纪念江西地方保护神——俗称“福主”的许真君的万寿宫,之后分别设为两湖会馆和江西会馆。巷内有染织、药店、装裱、饭馆、马店等行业,其中鞭炮、扎纸业为全城之冠。巷内民风纯朴,世代技艺传承,宛如一座和谐的民居院落,给人以清新、宁静、厚重之感。它不仅是会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点街区,也是会理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缩影。许多专家学者考察西成巷、科甲巷后,对会理城关的民居、古建筑高度评价为:大有明清之风。

(图/李瑜)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0834-5880777 18583886643 15884020284 传真: 邮箱:852285563#qq.com
地址:四川省会理县 邮编:615100
Copyright © 2004-2024 会理在线运营中心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id":"10"}'>